安康学院
首页

非遗启智 化润心田——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传承“非遗”文化活动侧记

2022年04月07日 来源: 文传学院 关注 :次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将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

剪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浓厚的乡俗乡情和历史底蕴。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充分利用大学特长生这一教学资源,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紧紧围绕文化建设,开展“非遗在校园”特色活动,通过在校内开设流动课堂,加强非物质文化交流与传播,让“非遗”活跃在大学校园,实现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的有效落实。

非遗耳闻·班里来了个非遗传承者


1300B

听说有非遗课堂,但走进教室的却是自家学长,为了让“非遗”更加年轻化,更具感染力,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秘书学专业2019级学生、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会员、青年剪纸艺术创作者梁少华深入课堂教授学生剪纸知识及技巧,探索非遗的无限可能。

新学年开学第一个月,文传学院老师了解到新生里有个剪纸爱好者且颇具影响力,学院就积极支持,在学校为梁少华组织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剪纸展,共展出40余件剪纸作品,展现了共和国领袖的风采,歌颂了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此基础上,文传学院还支持梁少华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成立了“秦风易俗剪艺工作室”,给学生搭建平台。始于流行,忠于匠心,让梁少华在交流传授剪纸技艺过程中不断思考,开启了他的剪纸教学之路。

眼里有光,心存梦想。21岁的梁少华,用手中的剪刀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一尺红纸,剪刻雕裁,在他的手里变幻出万千世界。从小学第一次拿起尚大的剪刀至今,梁少华学习剪纸已数十年。十年磨剑,窗下雕锻,这是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精湛的技艺背后,是潜心学习,是受到质疑后仍然不忘初心,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

其先后入选陕西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2020年第二季度人物、荣获全国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传承践行优秀个人”。

非遗目见·留住的最好方法是传承

131AE

针对梁少华进校以后显露出在剪纸艺术方面的造诣,院系一边协助其举办个人剪纸展,增强其艺术方面的自信心,一方面积极强化对他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鼓励他组建团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剪纸,申报创业项目,尝试走自主创业之路。于是,在学校的宣传鼓励下,他积极投身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同时,学院利用现有资源,给他以现在展示的空间,他的工作室目前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项目成果显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梁少华积极宣传抗疫知识,改编创作歌颂逆行者主题歌曲,被多方点赞转发。在他的带领下,剪纸工作室的成员参与创作了系列通俗易懂的抗疫剪纸作品,宣传防疫知识,鼓励同学们在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展现当代青年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此外,他还为国家文保单位创作主题剪纸,用戏曲和剪纸宣传疫情防控。他录制多期剪纸微课堂,为居家的师生及汉阴县部分乡村农民线上普及剪纸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由他原创的作品在《非遗战“疫”》公益作品征集活动中被授予“最佳作品奖”。他还第一时间参与“传习剪纸艺术 助力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传播剪纸文化。

2021年9月15日,由安康学院图书馆主办,秦风易俗剪艺工作室在梁少华的带动下和大学生读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个“年轻的非遗”剪纸主题活动,别开生面的剪纸展览在学生中广受欢迎,反响热烈。这让梁少华深受鼓舞,萌生了进一步在大学校园推广传播剪纸艺术的大胆想法。随后开展的剪纸主题讲座,梁少华不仅全面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历史沿革、分类、基本纹样以及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智慧,还现场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让现场的同学们动手尝试剪制作品,并相互交流感受。轻松自然的全面讲解,热烈互动的现场氛围,使梁少华再一次感受到“非遗”的青年力量。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对非遗传承人“年纪大”“传统”的刻板印象。

梁少华凭借前两场讲座的成功经验信心大增,文传学院适时提出了让他做“非遗在校园”系列讲座的大胆设想,鼓励他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和纸去感染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在文传学院的大力支持与策划联络下,2021—2022学年,梁少华在全校各二级学院先后开办了13场“非遗”大课,共有10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参与剪纸互动。他的讲座,不仅为同学们展示了非遗文化的时代风貌,创建了特色课堂,也成为了一种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增进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非遗足践·让非遗传播路径年轻化

13E02

2018年,梁少华加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协会的学习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年轻人选择非遗,是必要的和必须的,虽然手艺传到90后甚或00后手里,一些做法可能在老一辈眼里有些‘离经叛道’,但创新不应被忽视,待突破瓶颈很多,还需继续努力,方对得起传承二字。”梁少华说。剪纸十年,他因此高度近视,患上了颈椎疾病,但为了传承这项民间艺术精粹,他愿意承受工作中的艰辛。

“对于传统的东西,一方面要继承,最主要的还是要创新,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守正创新,守正容易,创新也容易,但守正创新不容易,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还是要贴合年轻人的时代。”梁少华首先从自己创作的作品方面入手,将自己已经创作娴熟的传统形象转变为年轻人喜欢的新式剪纸,让年轻人在感兴趣的形象上接触剪纸,接受非遗。他为讲座所起的名字叫《年轻的非遗》,“我觉得用我们年轻人的观点去传播非遗,让大家看到非遗不一样的一面”,精心的构思,让年轻人在感兴趣的形象上接触剪纸,接受非遗。

“上课发剪纸材料的时候,准备的纸张到互动环节根本就不够,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汉语言专业的刘瑞丽说:“在自己动手剪的过程中才发现,剪纸活动是一项特别需要耐心的活动,急不得也急不来,寒假在家里的时候,我自己也独立尝试的剪了一只小老虎,但是剪的并不是很成功。我觉得剪纸这门艺术要代代相传的话,就更需要我们这些青年参与进来,了解更多的剪纸知识,实际动手拿起剪刀剪一剪。”“听了剪纸讲座,我的感触很多,原来所有的人物也可以通过剪纸的形式来展现,这种形式并不粗糙,反而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彩色剪纸,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神秘,剪刀下的一切事物都变得形象生动。”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的李小芸本身专业就会学到手工制作,因此对该课程格外有兴趣。“虽不能每场讲座都参与,但在我感受的过程中,主讲人的严谨耐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及他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一种执着与追求,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的年轻人受用。”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的文杨如是说。讲座中,男生们也都不甘示弱地操起剪刀,跟随者梁少华的讲解细心地完成每个步骤。来自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吴佳涛称:“本身对于剪纸和秦腔,我都不太感兴趣,因为从未接触过,但是听了讲座收获很大,不仅知道了剪纸的历史,分类,风格,还在近距离接触中对这门艺术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感觉,剪纸艺术的精美会永远令我铭记!”

非遗手辨·方寸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13618

2021年底,西安新冠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梁少华在认真思索后,结合自己喜爱的秦腔艺术和剪纸艺术,创作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各半边脸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也喜欢秦腔,疫情期间看到秦腔演员脱下戏装穿上防护服在做志愿者,我心里就很感动,于是就有了半张脸是传统戏装,半边脸是现代样式的志愿者形象。原本是托塔李天王拿着宝塔,我在创作时就将宝塔换成了我们西安的大雁塔。”在创作的同时,梁少华还自己设计了口罩版式,找人定做后,自己出资购买,先后捐赠给长安大学和本校疫情防控岗。2022年3月,在关注到自己家乡的疫情后,他又用自己擅长的剪纸创作作品《雄鸡一唱疫必去》,用文艺力量展现个人担当。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刀之所至,镂月裁云,方寸之间尽览乾坤山河。“剪纸带给我的是发自内心的享受和开心,我自己把剪纸叫做小眼界里的大世界。”在高校中传播剪纸文化,不仅仅使大学生了解剪纸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更长远的意义在于,通过一部分热爱传统剪纸文化的青年的口耳相传,能够激发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对于剪纸文化的理解与喜爱。

非遗展望·特色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17E8A

作为民俗生活载体的中国民间剪纸,以功能上的实用性、生动悦目的装饰性和高度的写意性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造型符号,以特有的美学意蕴反映了传统社会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剪纸的创制更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和设计文化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质。

另外,剪纸引导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帮助青年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适应青年美育的发展需求、助推青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汉语热”也为剪纸教学提供了契机,可见剪纸艺术高校传承具有合规律性。高校开展剪纸教学应该注重兴趣是向导,文化是根基。

创建特色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也是促进学校个性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在创建特色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潜在的资源,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具有某一特色的学校。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之源,陕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拥有着很多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特色课堂创建,不失为一条新途径。

素剪起,千千心绪绕缕金。素剪落,万万世俗凝薄纸。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不是仅对古老文化的简单复刻和拷贝,而是要把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化为面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上一条:点赞!在秦巴大地“剥茧抽丝”的神仙眷侣……——访我校桑蚕重点实验室伉俪教师彭云武、楚渠

下一条:后浪的我们:携笔从戎,披荣逐梦——访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退伍返校大学生群体

关闭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陕ICP备 17014456 号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

总访问量: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抖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