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介绍:
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是2010年经陕西省发改委批准,由安康学院承建的省级科研平台。工程实验室建立以来,以服务富硒食品产业为宗旨,确立了富硒农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富硒食品加工技术开发研究、富硒食品功能评价和安全性研究3个研究方向,积极融入到安康及周边地区的茶叶、魔芋、林果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及加工中,有力推动了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
工程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3名,其中教授4人,有博士10人。建有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工艺、食品工程、微生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理等实验室18个,有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自动凯氏定氮仪等仪器。先后承担省、市(厅)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6件,获省级科技奖5项、市级科技奖15项。
2、研究方向介绍:
方向1:富硒农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对农畜产品富集硒的途径、在食物链各环节转化规律进行研究;了解不同农畜产品富集硒的差异,确定适宜规模发展的富硒农畜产品种类;研究农畜产品富集硒、稳定硒含量的技术方法;开发富硒肥料、富硒饲料等生产资料;制定富硒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
方向2:富硒食品加工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改进提高大宗富硒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提高富硒食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采用高新技术对某些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含硒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和应用研究,开发富硒保健食品,提高富硒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当地富硒生物资源,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研究。
方向3:富硒食品功能评价和安全性研究。对开发的富硒食品进行功能评价研究,以明确所开发富硒食品的功能作用,为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富硒食品安全性研究,主要是所开发的富硒食品的安全性等问题。
3、主要人员简介
董文宾:男(1951.12),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为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与技术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科学通报》、《自然杂志》、《中国粮油学报》、《分析化学》、《食品科学》、《精细化工》、《时珍国医国药》以及《New Materials and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和《Agro Food Industry Hi-Tench》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厅级奖3项。
曾任教育部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专家会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人才及创新项目引进评审专家、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科技在线论文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食品科学技术学报》、《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陕西省第三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研判专家,武汉工业学院、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北、江苏、广东以及浙江等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奖专家评委,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首位科技董事,陕西省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食品工业协会理事,陕西省食品加工企业协会特聘专家等。
曾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六项、省部级科研十八项、厅局级科研十四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十多项,并为多家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二十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共六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八项。
朱新鹏:男(1968.4),安康学院教授,任食品与茶学系主任、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安康市富硒食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学校教学名师、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教师导师,兼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安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安康硒与硒产业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安康市魔芋协会理事、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产品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执行专家、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主要从事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对食品加工工艺和功能成分的利用有着较深入的研究,熟悉食品标准和法规,善于进行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近年来主要进行了蚕蛹综合利用、马铃薯全粉的开发利用、魔芋食品开发、拐枣功能成分和利用、富硒黑蒜加工技术等项目研究,主持制定市级地方标准《天然硒大米》,承担省市(厅)等科研项目12项,获安康市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为安康本地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周琼:女,教授,博士。陕西省首批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三区”人才,安康市首批十佳科技工作者,安康市三八红旗手,安康学院学科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富硒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安康市魔芋产业发展协会理事。
长期从事与食品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来,申报市厅级以上项目5项,在starch等核心以上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篇,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安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与安康市平利县百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系紧密,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研发,为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提供科研平台。
杨松杰:教授,博士,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与安康资源植物相关的遗传、开发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十多项,获省级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特等奖2项,安康学院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知名刊物《Euphytica》、《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Wheat Information Service》、《中国科学》、《中国农业科学》、《西北植物学报》等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李川: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系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陕西省魔芋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3年以来主持省、市等科研项目6项;先后在《中国农学通报》、《园艺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6篇;获省市科学技术奖4项。2016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第五届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17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杨芳:女,安康学院现代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系主任,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会员,陕西省遗传学学会会员。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安康学院任教,担任生物科学、农学专业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结合服务区域经济,主要从事安康魔芋资源开发利用、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活性功能评价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学院级科研项目3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高校、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1项。
近年,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16篇,其中CSCD核心库源期刊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项;2014年荣获安康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所指导学生获2014年“创青春”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银奖,申请人获得安康学院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2年获安康学院“2011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0-2012学年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安康学院“2009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2010学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丽琼:女,1979年8月出生,汉族,云南个旧市人,中共党员,土壤学博士,安康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现任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系系主任。2001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取得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广西大学并取得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取得土壤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郝明德研究员,主攻土壤化学方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为土壤物质循环,具体为“长期定位条件下轮作与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发表相关论文3篇,该研究的野外试验主要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野外生态试验站进行,此地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目前这一部分工作仍在延续进行。
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有安康学院硕士培育项目“秦巴山区魔芋病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半干旱黄土区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水-肥-产量协同效应”,安康市科技局项目“影响狮头柑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子项目“土壤营养元素与狮头柑果实品质相关关系研究”;参与在研项目有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基金项目“寡聚糖与生防菌在魔芋病害防治中的综合应用”,陕西省科技厅项目“魔芋病害微生物防治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这些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将有利于安康的经济发展。
在《Journal of Arid Land》、《应用生态学报》、《核农学报》、《湖北农业科学》等期刊上累计发表文章23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SCI数据库收录一篇,CSCD核心库2篇。论文《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获安康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成果“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第三完成人)获2016年度安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于2013年被聘为安康学院2014-2016年青年学术骨干。
刘静:女,讲师。200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植物学硕士学位,后在安康学院工作,于2015年9月在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进修,参加云南农业大学“高级平茶员培训班”学习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获三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从事植物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省市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杨旭:女,中共党员,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硕士。现为安康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职教师,主讲《食品微生物》、《发酵食品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资源与开发。目前,在SCI杂志《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发表论文1篇,在EI杂志《中国粮油学报》发表论文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CSCD4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项,公开专利1项;作为主持人获批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
4、主要成果展示
① 省市级以上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获批时间
|
项目负责人
|
1
|
茶树聚硒规律及富硒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7
|
李冬花
|
2
|
富硒农产品生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7
|
周琼
|
3
|
拐枣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7
|
朱新鹏
|
4
|
汉江上游野生鳜鱼种质资源评估及高效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6
|
陈苏维
|
5
|
硒与人的健康研究
|
安康市科技局
|
2016
|
杨芳
|
6
|
富硒花菇中硒元素形态分析及硒蛋白和硒多糖的提取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5
|
顾浩峰
|
7
|
桑葚果酒研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5
|
杨芳
|
8
|
秦巴山区多鳞铲颌鱼种质资源调查、保护与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5
|
屈国胜
|
9
|
魔芋多糖结肠酵解预防大鼠酒精肝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5
|
杨芳
|
10
|
富硒禅茶的研发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5
|
周琼
|
11
|
安康市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调查
|
安康市科技局
|
2015
|
杨芳
|
12
|
有机水稻富硒品种筛选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4
|
朱文东
|
13
|
天然彩色蚕丝蛋白酶解物开发利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4
|
包立军
|
14
|
利用富硒酵母生产富硒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4
|
周琼
|
15
|
桑枝食用菌栽培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4
|
王代钢
|
16
|
虫草菌人工种植示范及产业化开发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3
|
王中兴
|
17
|
绞股蓝多倍体新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开发
|
科技部
|
2013
|
杨松杰
|
18
|
月河现代农业园区循环农业产业化开发
|
科技部
|
2013
|
常权记
|
19
|
马铃薯全粉研制
|
安康市科技局
|
2013
|
朱新鹏
|
20
|
特色粮食资源营养功能化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2
|
朱新鹏
|
21
|
魔芋多糖结肠酵解对饮酒大鼠肠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2
|
杨芳
|
22
|
雄蚕补酒产业化开发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2
|
胡必利
|
23
|
富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在富硒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
安康市科技局
|
2012
|
周琼
|
24
|
野生桑黄资源调查及菌种分离与筛选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陈芳
|
25
|
秦巴山区野菜引种驯化和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1
|
李川
|
26
|
魔芋硒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
陕西省科技厅
|
2011
|
杨芳
|
27
|
陕南茶园土壤与茶叶锌、硒含量相关性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惠永安
|
28
|
安康富硒区域稻米硒含量与品质分析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
|
2011
|
朱文东
|
② 著作专利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著作获专利
|
责任人
|
时间
|
1
|
改进饲料自动比例混合机
|
实用新型
|
周琼
|
2015
|
2
|
改进平模饲料造粒机
|
实用新型
|
周琼
|
2015
|
3
|
功能性食品学
|
著作
|
周琼
|
2015
|
4
|
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著作
|
周琼
|
2014
|
5
|
常用食品加工及保藏技术
|
著作
|
周琼
|
2014
|
6
|
食品营养学
|
著作
|
周琼
|
2012
|
7
|
基因组学概论
|
著作
|
王瑞娴
|
2016
|
8
|
用于鉴定小麦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的多重PCR体系
|
发明专利
|
杨松杰
|
2015
|
9
|
茶叶
|
著作
|
纪昌中
|
2015
|
10
|
标准化养猪技术
|
著作
|
权群学
|
2015
|
11
|
运动营养与健康概论
|
著作
|
杨芳、杨薇
|
2014
|
12
|
魔芋
|
著作
|
李川
|
2014
|
13
|
一种冷凝实验组合装置
|
实用新型
|
杨芳
|
2014
|
14
|
带吸取器的液氮灌
|
实用新型
|
杨芳
|
2013
|
15
|
一种干燥装置
|
实用新型
|
杨芳
|
2013
|
16
|
一种挑菌针
|
实用新型
|
杨芳
|
2013
|
③ 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级别
|
责任人
|
获奖时间
|
1
|
生猪产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
|
省级/二等奖
|
权群学
|
2017
|
2
|
生猪产业联盟技术与管理团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
市级/一等奖
|
权群学
|
2017
|
3
|
魔芋产业化“安康模式”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市级/一等奖
|
崔鸣、李川、朱新鹏
|
2017
|
4
|
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
市级/二等奖
|
柳林
|
2017
|
5
|
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市级/一等奖
|
周琼
|
2016
|
6
|
马铃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
市级/二等奖
|
朱新鹏
|
2016
|
7
|
魔芋即食食品研究开发与应用
|
市级/二等奖
|
朱新鹏、顾浩峰
|
2016
|
8
|
安康水果型玉米引进示范与推广
|
省级/三等奖
|
朱文东
|
2015
|
9
|
魔芋林下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推
|
省级/二等奖
|
崔鸣、李川
|
2015
|
10
|
“秦魔1号”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
|
市级/一等奖
|
崔鸣、李川
|
2015
|
11
|
优良茶树品种龙井43引进示范推广
|
省级/三等
|
纪昌中
|
2015
|
12
|
魔芋葡甘聚糖预防酒精性脂肪肝药用活性功能评价实验研究
|
市级/一等
|
杨芳
|
2014
|
13
|
富硒猪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市级/特等
|
权群学
|
2014
|
14
|
台甜1号水果玉米引进与示范研究
|
市级/三等
|
朱文东
|
2013
|
15
|
引进种猪的选育提高与产业化推广
|
省级/三等
|
权群学
|
2012
|
16
|
陕茶1号无性系茶树品种选育
|
市级/一等
|
纪昌中
|
2012
|
5、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概述
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针对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状况,积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参与养殖产业。通过与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委派2名教师长期在该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在生猪养殖、富硒饲料、富硒猪肉、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多年的合作,有力的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12项。
(2)参与茶产业。我校科研人员利用专业优势,积极融入茶叶产业,与安康市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培育茶树新品种“陕茶一号”,与平利茶叶局合作开展茶树新品种“龙井43”引进推广,与紫阳县盘龙产业公司、紫阳向阳茶厂、平利女娲银峰茶叶公司等产业企业合作开展茶叶新产品、清洁化生产技术研发,对安康茶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3)参与魔芋产业。魔芋产业作为安康的特色产业,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难题,我校科研人员积极于岚皋县魔芋发展局,以及岚皋县明福魔芋公司、岚皋县烛山食业公司、汉阴县龙飞魔芋公司、紫阳县富硒食品公司等企业合作,参与到魔芋新品种“秦魔1号”选育、魔芋病害防治、魔芋加工新产品开发等科研工作中,探索形成了魔芋产业发展的“安康模式”。
(3)参与到富硒食品其他的产品开发。安康资源丰富,作为富硒食品产业可供开发的资源很多,我校科研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富硒产业的研发工作中。一是与行业单位合作,有8名教师被安康市富硒研发中心聘为兼职研究人员;二是与富硒食品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除上述企业外,我校研究人员还与紫阳县绿安公司、旬阳太极缘公司、安康荣氏公司、紫阳源硒地公司等在大蒜、拐枣、饮料、大米等开展科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是通过申报项目开展科研,对富硒酵母、马铃薯、食用菌等地方特色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